close

 

13177800_10207722779240291_7507650525353227341_n.jpg

 

當愈希望他人活出我們希望的樣子,愈不容易快樂

 

可是,你說:我怎能看著我的孩子….我怎能看著我的先生….看著我的朋友,看著我的家人… 而什麼都不做

 

沒有錯,的確很難

因為我們內心被擔心與恐懼籠罩,這讓我們難以安適甚至坐立不安

 

我的孩子若不這樣,以後他….

我的伴侶若做了這個決定….以後會不會

我們對於發生了a便會連結到b似乎是深信不疑

也就是,我們的擔心其來有自,它..來自我們的認知

 

就像我們小時候若曾被火燙傷,對於火,是恐懼,是害怕,是不敢碰觸,別人(或自己)告訴自己不要怕其實是沒有用的,仍然怕

但當有一天我們了解到自己是如何才被燙傷,知道那個過程、當時的自己與情況,因著對於火的認識已經不一樣,知道如何去使用與避開危險的方式,那麼,我們對火的感覺就不再只有恐懼

 

也就是當認知不一樣了,感受才可能改變

 

我們知道要信任,知道要肯定自己的價值,但是總是忍不住想要插手他人的人生,動不動就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被重視、不重要,對於週而復始的關係磨難也似乎束手無策到挫敗無力

 

信任感或自我價值的肯定源自於我們的生命經歷與經驗,更因著我們最初(曾經)被對待與當時所認知而逐步形成~

因此要改變認知,可以透過自己對於事件情景的回溯而看見當年的自己,透過重新經歷當年的感受而明白了它是怎麼形成了自己的認知;

而在想要有所改變的此刻 ,因著對於過去那些互動、那些人物有了更多的理解與不同以往的認識,終究產生了不同的認知,同時也改變了當年的自己所感受到的自我存在價值感

 

很微妙吧,解決生命的煩擾不是掉進去解決事件,而是回到自己內心恐懼與憂慮的源頭,當進一步有了不同認知,許多問題已不再成為問題

 

當我們一步步透過對於當年所認知有了重新的看見,自我價值與生命的信任也一步步被建立起來

當我們對生命的信任愈深,心~也愈加自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il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