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段真有感!

最近常有“眼前的現實突然變得不真實了(視見與感受)”,有時還伴隨著誤以為的“地震的輕晃感“;而某些自動出現的回溯也帶自己進入更多可能性與契機~ ✨

 

一個特定記憶很少是一個過去事件的「真實版本」。

 

那個原始事件是被每個當事者從不同視角去體驗的,因此事件的涵意與基本意義也許會按照每個參與者的焦點而有所不同,也就是每個人把自己的背景、氣質以及真正是一千種不同的色彩帶到這個事件上來,因此這個事件雖然為別人所共用,但對每個人而言主要仍是原創性的。

 

從事件發生的那一“剎那”起,它就開始改變,被所有和此事件有關的其他成分滲入,而它又進一步被接下去的每一事件帶來細微改變,於是在形成對一件事的記憶上, 「現在」就與「過去」所佔的比重一樣。 當然,聯想觸發了記憶,而組織起記憶事件,聯想也有助於渲染與形成這些事件。

 

常常藉由故意試著減緩你的思想過程,或者遊戲性的試圖把它們加速,你可以變得覺察來自他生-過去或未來-的記憶,到某個程度你容許其他神經脈衝自行顯現,可能常常有一種湖不清的感覺,因此你們沒有一個現成的時間或地點設計來結構這種記憶,這種練習也使你捲入此生事件的事實裡,因為你自動又會由自己的焦點去追隨可能性。

 

你的每一個過去與未來的自己,現在也同時以他們的方式住著,理論上說,是可能透過一個對你此生事件的深入探查,而對那一點瞭解很多;你可以丟開許多約定俗成的觀念而選擇一個記憶,但是著不要去結構它則是最困難的工作, 因為至今這種結構過程已經幾乎是自動的了。

 

摘自《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第二章{第806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il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